南宁嘉华五星度假酒店

酒店传达了与自身所处位置的相关性,并且诠释了当地建筑和文化资源。研究工作明确了以壮族传统为建筑特色和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品的灵感来源。

另一方面,建筑的功能和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意识促使我们寻求一种将当地传统升华至宫殿理念的方法。因此,我们将主要概念表达为“壮族宫殿”,通过强有力的基础支撑进一步提升当地建筑水准和文化内涵,使其更优雅、精致。

独特的堆叠屋面结构和连续屋面、悬挑阳台和技艺精湛的木镶板工艺以及外立面开窗和格栅等典型建筑元素,是我们称之为“高贵的木质帷幕”的来源,构成服务区域的表达方式,而服务准备区域则是通过坚固的石材基座和其支撑的木质元素来表现。

轻盈、精致、高贵的木质外罩从屋顶垂下,主要由客房的阳台组成,客人可在此尽情欣赏江景、走廊以及组成外立面的木镶板。底层的外包石材墙面则构成现代、典雅、稳重的底座,内有酒店公共区域和行政区域。这种搭配体现了建筑的体块概念,是轻与重、虚与实的完美组合。屋面设计是外立面设计的延伸,将建筑体量分割成相互协调的各个部分,同时拥有轮廓清晰的中心体块和两端的副塔。

一个极具特色的主入口顶篷连接酒店和宴会厅的入口,通过自身尺度体现了酒店的高端规格。酒店大堂是一个直通式的透明空间,通过入口顶篷、大门、大堂和出口的连续轴线进入花园平台,在轻松氛围中将景观带入高贵空间。

毗邻交通干道的两端塔楼凸显了建筑的纵向尺度,并且采用度假区品牌主题的传统大鼓图案进行装饰。大鼓的设计取自当地文化,运用于外墙上大型石材装饰图案以及突出建筑主要楼层的雕带上。迎宾道路一侧的门楼也统一采用了酒店的主要设计特点、高贵的石柱以及活动木屋面。

此外,宴会厅采用重复屋面作为主要设计主题,以突出从邻近的高楼俯瞰时该建筑的重要性。

温格姆精品大酒店

三栋风格与外观迥乎不同且彼此临近的建筑共同构成一家大型五星级精品设计酒店的一部分,温德姆酒店集团授牌运营。

“孔雀岛”坐落于穿紫河上,其定位是酒店的行政楼,整个建筑除提供豪华套房之外,也可举行高级别的活动或婚宴。

透过这三座建筑,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室内设计,酒店的客人能够一次性体验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德国历史与时代风格的时光之旅:从优雅的新文艺复兴(1870年左右)开始,经过华丽的折衷主义(1900年左右)到崇高的表现主义(1930年左右)。

些建筑的名字以各自时代的典型特征或重要的德国人物命名:Pfaueninsel(孔雀岛)——孔雀是奢华与优雅的象征、作曲家Johannes Brahms、艺术家Otto Dix。室内设计从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中提取精华。德国风格和德国故事的讲述让客人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复杂的建筑组合遵循一个理念:那就是通过时间和历史的动荡展现出德国设计品质的坚韧。

 

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横街保护更新

如今,文昌里街区是抚州市最完整的文化区域。在宋朝,横街是连接文昌桥和正觉寺的主要道路,也是整个沿河南北地区发展的起始点。民国年间,横街上出现了天主教堂和其他著名标志性建筑。1949年以后,随着大型住宅的开发,街区的城市状况逐渐支离破碎。

此次介入项目的中心理念是保护已建成和未建成的历史建筑,并且在保留自身文化和建筑价值的前提下实现逐步改善,同时将与旅游业相关的商贸功能进行有机融合。

保护既有建筑和文化体验的目的是保持已有的历史感、时间感和生活方式。分阶段开发方式将这一历史名胜逐步改善,恢复原有文化,并根据需求的增长逐渐合理增加体验内容。

项目的工作背景分为三大部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了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并完成保护规划的介入阶段;建筑测量、现场研讨、技术勘测和分析;以及商业战略和产品定义。

通过这三大要素的结合,以物质遗产(即保护和修复的建筑与景观)、文化遗产(临川高雅文化和当地历史功能)以及新旅游理念(旨在吸引和服务游客的商业功能)为基础,打造“新横街”。

位于主交叉路口的广场是横街的核心地带,通过牡丹亭广场这一温暖、生动、高雅的室外空间体现该地区最重要的价值。

最为高贵的民国和赣派建筑外立面得以修复并成为典雅的酒店和图书馆,与高雅的临川文化一脉相承。

所有历史功能均得以恢复,银行和传统手工作坊成为结合餐厅或咖啡馆的展示空间。

东侧是布艺和手工艺区,重点是东乡仓街交叉口的布艺广场,广场两侧的赣派外立面建筑得到修复,重新用作餐厅、精品酒店和布艺工作室。

项目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是寻找横街身份,同时涉及文昌里街区历史、城市特征和潜力、建筑和景观传承以及自身商业历史功能。

横街部分的城市作用是联系南北区域,形成完整的文昌里历史文化区,融合所有现有资源,成为“临川文化之窗”。

 

场地现有建筑的实际条件各不相同,拥有价值不同的各种建筑风格。保护策略将以重点突出这些价值为目标,指导介入设计工作。

场地中的传统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外立面上。外立面分析结果表明,42%为赣派风格,36%为混合风格或已损坏,4%为民国风格,18%为1949年建国后现代风格。

为了加强和突出建筑价值,项目对外墙进行修复、修缮和重建,拆除没有价值的部分,强化了横街的历史特色。同时添加部分现代元素,实现多样化、真实的城市氛围。介入设计后,80%为历史风格,7%为民国风格,6%拆除开辟公共空间,而10%为现代元素。

另一身份来源是横街原始的商业功能组合,这在横街最早一批居民心中记忆犹新。项目对这些功能进行恢复和整合,成为旅游资源、展示空间和工作室,并与咖啡馆和餐厅相结合。

节点1和节点2展示了开发和介入第一阶段中的策略。

节点1

第一步是建立新的城市连接通道,提高连通水平以及南北文化合力。

新广场是横街与新的南北通道十字路口的地标建筑。广场和新街巷均采用曾被遮盖的明代墙面。

将现有功能进行恢复,成为展览空间,其中包括与街边店铺出售的传统手工艺品相关的作坊。

具有较高建筑价值的建筑作为文物建筑得到保护。

方案建议打造精品酒店,采用复原的民国和赣派外立面,保留室内布局,损坏部分仅保留原空间布局,用于新客房功能。

节点2

方案建议在横街和东乡仓街路口拆除价值有限的现代建筑,建设另一座广场。

对两家布艺作坊进行修缮和重建,将现有手工艺品商店修复成游客记忆中的外观。

在广场中设置雕塑。

其他建筑则改造为咖啡馆、餐厅和青年旅社,而这些建筑所在的街巷今后将与整个文昌里街区的中心广场相连。

济南融创酒店群

济南融创酒店群地块位于济南东部新城,西邻莲花山,东临汉仓河及京沪高速,南北毗邻主要城市道路;场地接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因此,酒店对商务和旅游都极具吸引力。场地各部分高差达10米以上,山地现状给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趣味性。酒店群包含:济南凤鸣宋品酒店(六星级,含主厅大楼、温泉浴场、3种豪华别墅及一座总统别墅)、济南融创施柏阁酒店(五星级)、主题酒店(四星级)、融创国际会议中心及酒吧街。设计参考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点,采用歇山及攒尖屋面,搭配厚重的石墙以及木质外观设计,以契合山地传统建筑之气势。

济南凤鸣宋品酒店

进入山门,沿曲折的山路穿过杏林,一座新中式的仪门映入眼帘,简洁中又带着儒家文化的内涵。院中有一小景——石泉屏,泉者,山眼也,随此泉一路向南,经屏 – 影 – 帘的空间序列,进入大堂,眼前豁然开阔,泉水也在此汇聚成池,泄入山谷,真是“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建筑依山势水平展开,横跨于天然冲沟之上,结合无边界水池与飞落的水流,宛若国画中的仙阁一般。设计采用新中式风格,在舒展的平顶建筑之上错落点缀着五个不同体量的仿古屋顶。大堂上方为重檐歇山十字脊屋顶,厚重典雅,镇于冲沟顶部,正所谓:一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其下流水层层跌落,形成垂直层次与水平建筑形态的对比、悦动与宁静的对比。平顶与坡屋顶相结合的方式致敬了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建筑,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沿路而下是六星别墅群,静卧在绿水青山之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别墅顺应丰富的地形关系,因地制宜,院落布局灵活。灰墙黛瓦,色彩淡雅娟秀。简洁清晰的立面构成,诠释着济南这座江北老城独特的隽永与文脉。

济南融创施柏阁酒店

济南融创施柏阁酒店是中国第一家施柏阁酒店,与济南凤鸣宋品酒店的大堂建筑一同在西侧排列,形成清晰而统一的迷人形象,与气势磅礴、风景绚丽的莲花山相呼应。

济南融创施柏阁酒店落客立面通过两种不同木色体块的穿插,结合首层柱廊及歇山屋面,营造书卷文脉的气息。

公区横跨在南侧冲沟之上,冲沟一面地势迅速跌落,建筑高度陡然增高,为避免过高的建筑体量对整个酒店群造成压迫感,高层客房采用浅色木块,底层裙房采用白色台基,中间用深色材质及玻璃连接,形成悬浮灵动的建筑体。整个酒店临街面谷,逐层跌落,彰显了山地酒店独特的建筑气势。

济南融创酒店群的设计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湛与秩序,遵循地形与在地文化创造了独特而迷人的度假胜地。奠一园之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者,莫如山。建筑之美与天然之美交响成曲,正是:谁道人间泛仙境,水心楼殿半斜阳。

未来感商业街设计探索

项目概况

项目地块位于江边,北面的住宅小区和裙房商业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整个地块的商业价值并激活区域的消费活力,业主决定开发地块东南两侧的L型区域,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街项目:旨在通过独特的空间体验和强烈的未来感,成为该区域的地标性区域。在与业主的前期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业主对于项目的商业形态和风格有着初步的想法和构思。以此为基础,我们为项目进行了方案设计,在延续业主初衷的同时,确保项目能够成功落地。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商业体的立面方案设计和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项目地块地势复杂,东侧紧邻滨江公路,享有绝佳的江景视野。随着地势向西逐渐升高,高差最大可达45米。我们以地势为依据,将建筑融入环境,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有效控制开发成本,这也为建筑的形式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带来了一些挑战。

商业街设计

商业建筑总面积约为38,000平方米,由13栋分散式的独立商业体通过贯穿整个地块的景观空中平台相互连接。商业体之间灵活穿插的连廊和小型平台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游览体验,使商业体时而成对出现,时而形成群落,满足不同商户对于面积和售卖空间的需求。

为了与周边竞品形成差异化优势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我们采用了未来科技风格的建筑立面。流畅的金属曲线、通透的玻璃幕墙和绚丽利落的灯光赋予建筑独特的现代感。我们将建筑与城市属性相结合,打造出城市山谷的概念,让顾客从喧嚣的城市中脱身,瞬间沉浸在迷人的山谷之中。

在风格发散的同时,注重节制和逻辑。为了控制项目预算,采取了分区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策略。空中平台将作为设计分界面,清晰划分出独栋商业体与城市山谷区域:

独栋商业体根据建筑形态和体量分为三种类型:富有变化的室外露台营造出具有未来式商业氛围的标准型;创造立面互动,两栋成组的对称型;打造商业区特别之处,针对精品旗舰店设计的亮点型。

独栋商业体巧妙地散布在山谷之间,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流动和变化,每个商铺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创意。经过褐色金属仿石柱时,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独特触感和视觉效果。

城市山谷区采用简洁的建筑立面,有序放置的石柱是设计亮点。石柱分为三种类型,根据放置位置和商铺关系,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又可以充当支撑柱。

多重水景的置入,营造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之感。水的流动和山谷的坚实创造出宜人舒适的环境。

广告位的规划无疑也是商业街设计的重点之一。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广告位打造出多样的标识性:与立面设计结合,在幕墙外部设置明装广告位;与立面和室内结合,在玻璃幕墙内部置入透明LED广告位,同时优化夜晚的立面效果;景观平台上的广告logo布置,形成连续统一的店招。

该商业街项目力图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购物体验,并成为区域地标。无论是与朋友一同逛街、品味美食,还是体验未来科技带来的创新感,这里都将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设计注重商业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引人注目的立面,将为社区注入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马驹桥产业园

▷ 办公集群:孵化型办公基地,适合产业中、小客户的办公、实验及研发;

▷ 综合服务:一站式进驻服务、物业管理、商务配套、商务酒店式公寓、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人オ中心、信息中心等,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备的配套服务;

▷ 展示体验:科技、人文、生态的创意展示空间以及企业科技产品展示空间,为企业提供对外宣传和日常展示的体验式平台;

▷ 服务配套:为企业的日常办公及生活提供全方位餐饮、娱乐服务,使园区的功能利用从8小时工作时间延伸至全天24小时。产业园不仅仅满足单一的办公需求,而是一个具有复杂城市功能、充满活力的多元社区。

方案一

在整体结构上,以“一轴、两心、四园”为基础架构,办公空间、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办公、体闲、社交、生活等多种功能。

方案旨在以不同的方式将自然和技术结合起来。从技术角度来看,策略将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建筑带给生态的印记。利用植物来净化水和空气,建筑周围与内部植被的融合将把技术与自然的二元性带入美学的范畴。

园区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特征,考虑到北京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院落式规划布局。四组建筑院落,以贴边围合的态势构成内庭院,地面的景观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延展,提供从地下、到地面、再到空中连续的、多维度的空间感受,形成“下沉庭院 – 地面绿带 – 二层平台 – 景观露台 – 室内中庭”的立体化景观,实现园、景、筑三位一体,环境与空间的充分渗透、交融。

入口的中央广场提供了开敞的公共空间,包含一个下沉广场,以进入地下的商业及展览空间,并创造了具有仪式感的入口:大台阶可以作为公共活动休闲区域;红毯入口廊道具有引入功能;入口接待处作为醒目的地标展示。园区配套服务设施被布置在下沉庭院,既方便各研发楼的配套使用,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还能提升建筑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容积率。

场地中心体量最大的综合体建筑院落是由5栋不同功能的建筑组成,围绕在中央展示森林的周围。建筑室内中庭、咖啡厅、茶室、健身中心、下沉庭院、广场、屋顶花园、观景平台等,可以创造出工作与休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营造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以非正式的交流来激发人的创造性。

低碳环保是设计一直贯彻的理念。积极采用当下成熟的绿色技术,如光伏板、小型风力发电、温变玻璃等装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力争打造“零碳建筑”。

方案二

向来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组织的产业园区,在布局上习惯运用大面积“兵营化”和“火柴盒式”空间。我们的方案摒弃小型建筑的兵营化布局,通过小体量建筑组合围合出开放空间,打造下沉广场,形成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一系列的小体量建筑围合出办公楼之间的mini内部广场,地面相互联通,地下设有产业配套共享使用空间,空中加设室外走廊。室外走廊采用自动扶梯、阳台楼梯相结合的方式,使室内外空间流动链接,创造空间趣味性。在重点区域插入“核心”,强化内外沟通,打通建筑内外的能量,形成顺畅的人流环线。

面向高速的门户展示面被打开,以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突出入口,建筑既是一座架空的小型剧场,也可作为会议场地,彰显城市形象。在内部广场处安装大屏幕,使游览的视野直达巨型电子屏幕和露天广场的活动,展现一幅令人心动的城市场景。内部广场支持多种活动的可能性,如当代艺术、科技展览或户外表演。

红色步道作为核心要素 ,颜色鲜明的栈道是建筑视觉上的核心表现元素,构成串联所有图景的核心线索。

核心建筑内部的中庭空间,从建筑两边的所有阳台均可观赏。在建筑屋面上,行人可围绕建筑环行一周。

多个充满新鲜绿植的阳台,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艺术、展览、咖啡店、瑜伽和冥想的休闲区,与办公空间穿插,让空间的活动密度大大提升,办公氛围得到改善。

多个充满新鲜绿植的阳台,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艺术、展览、咖啡店、瑜伽和冥想的休闲区,与办公空间穿插,让空间的活动密度大大提升,办公氛围得到改善。

天津礼堂文化中心项目

天津市区内有众多的小公园,但本项目的巨大规模将为整个城市创建一个“花园沙龙”的典范。

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400 x 1200米的木质铺装中心区域被设计为没有任何建筑物的开敞空间:这一宽敞而宏大的开放空间也与天津的大都市规模相匹配,能够容纳各种公共活动,如露天展览,公共庆祝活动,节日庆典,音乐会及公众观演等。

中心湖是是地块的核心特色及主要景点,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设施,同时也是基地的生态支撑。漫步湖畔,使人精神愉悦,不同的景观区域如:以建筑元素为主的湖岸长廊区,或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柔和舒缓的自然岸线区都能交相辉映,给人丰富多样的景观体验。

“中央公园”是由南面及东面的优秀文化建筑群及北面的商业建筑轴围合而成的。

湖的边界处是逐渐上升的阶地,湖北面是一个拥有巨大玻璃长廊的购物中心和青少年设施,湖南面则是沿公共林荫道排列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等。

东面边界给城市空间的戏剧张力创造了可能:大剧院玻璃立面前广阔整齐排列的台阶以一个近乎矩形的轮廓界定了公园的界限。

围合的建筑群被有意识的保持在一个人性化的尺度,中国大城市不可避免的高楼大厦天际线背景下,为公园提供一个恰当、谦逊和低矮的建筑“舞台布景”。

这一市民公园在西面朝向现有的市政府大楼及国际展览中心开放,在西北角处保持开敞,与现有的公园自然过渡及连接。为了强调和塑造这个过渡区域的开放空间,我们设计了一座崭新、修长的灯塔,作为周围主要道路轴线上的视觉焦点和现代化方尖碑。

这种城市布局在现有文化和行政建筑的基础上,并结合一系列新的文化、公共、商业设施,以及复杂的公共交通枢纽,创建了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化区域。

并且,通过巧妙利用水这一核心设计元素,打造了一组动态的室内及户外文化空间。

包括10公顷的中心湖在内,基地总共占地1平方公里。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从基地贯穿而过,环抱整个公园,并在大剧院处形成独特的焦点。

沿着环线的多种景观体验深深的吸引住了游客:生态半岛,公园,广场,阶地围绕着中心湖布置,点缀着湖边的美景,同时引领参观者感受艺术、科学、历史氛围,并且享受娱乐、零售商业、餐饮及青少年设施带来的便利。

景观设计力求实现天津城市的人性尺度。在公园的大型绿色结构下,多种类型的亲切绿色空间为市民集会、交流、享受节假日和在城市喧嚣中休憩提供了机会,人们既可以在林荫大道中活动,也可以在花园的静谧与安详中冥想。

整个基地在人性尺度的基础下进行设计,这些饱含情感的景观旨在推动文化活动-同时也提供了运动和娱乐场所,包括溜冰场、野餐区以及供不同年龄段人互动的场所。

中心湖不仅是主要的游憩资源,更是整体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素,就实现的尺度来说,这在中国是尤为独特的。文化区几近全部的雨水都被储存、再利用、减速和排解。丰富的栽植树木在地表下连接,通过地下疏散,及生态净化将雨水汇集到中心湖。湖泊本身就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并可以毫不费力的对付十年一遇暴雨,缓解百年一遇暴雨。通过这一创新系统,可以省去集成污水系统的昂贵投资。湖泊有着自身的生态体系,可以缓解高温,增加户外舒适度。

公园设计兼具自然与文化,美观与实用、形式与功能并存,它直观而兼具动态,是在城市环境中对自然的神奇和动态的演绎。

因此,尽管文化公园立足国际,但其设计仍然以天津市民为出发点。这个大型公园及其中心湖作为自然资源及城市遗产,给世世代代天津市民带来益处。

在城市及景观设计框架下,天津文化中心的设计不仅是在生态-社会层面上负责,同时结合多种用途的设计,是对21世纪人类需求的积极反应。最为重要的是,它拓宽了参观者的视野,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当我们认真对待城市时,它将为人们呈现的可能性:一个有品质的,易于沟通、而令人愉悦的场所。

总体委托设计包含:

  • 总体城市设计(4.65km²) 
  • 交通整合概念设计
  • 修建性详细规划
  • 既有科技馆与博物馆的融合
  • 地标建筑设计
  • 建筑概念设计及导则,为后续各建筑单体分别设计招标提供依据和标准(大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购物中心、公共交通枢纽)
  • 整个文化中心的景观及公共空间设计(90公顷)
  • 海绵城市生态水系统设计
  • 灯光亮化设计

5G智慧社区

制造,曾是静海产业的基石;蓬勃的民营企业生态,更曾是静海名扬全国的标签。而变化,才是永恒的未来。静海,将以智能制造为转型发展方向,以建设“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为契机,构建制造与创造的高效链接,成为展示智慧生活、链接产业的目的地。而5G智慧社区,则是静海这一历史性发展战略的第一粒种子。5G智慧社区将探索未来社区的六大创新基因:工作机遇、广域连接、创新升级、包容参与、韧性环境、异质多元。

5G智慧社区总体规划的初衷是创建综合性街区/社区,为单身人士和家庭提供不同的生活模式,融合5G技术,使社区高度灵活且能适应未来的需求。在智慧社区的规划中,街道不再是以汽车为主导,我们弱化了街区边界,以消除物理及心理的屏障。在5G技术的帮助下,社区与周边环境融合并互相渗透,人们通行也更加安全便捷。我们希冀打造一个宜居、可持续和韧性的生活场所,一个智动整体、精准获益、全龄参与的智慧社区,一个真正的创新与新经济增长中心。

在智慧社区中,智能街道将替代汽车型道路,成为新的社区中心。商业街道过渡园区与社区,创造柔性管理边界。绿色街道连接滨水与庭园,提供惬意生息场所。次级连接创造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并划分多种组团。

智慧街道通过新型断面设计,促进人与车、人与环境的充分融合。AI摄像头实现人员动态识别与无感化安防管理;智能路缘使用户找到共享停车位与无人驾驶共享汽车;智慧灯杆为机器人设备提供充电场所;智慧信号灯调节车流,为行人提供绿波信号。

在智慧商业街中,无人超市、机器人餐厅、VR互动天猫店、交互式灯具,提供全时段、创意活力的生活场所。

在全域景观中,滨水绿色空间为科创人员提供珍贵的生息场所,智慧环境管理系统将动态调节空气、水体的湿度与质量,创造全季舒适体验。绿色延伸至社区内部,创造连续、多样、全龄的休闲空间。

多样性的公寓产品供给、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使社区成为异质多元、激发灵感的场所。搭载5G技术的无感化柔性边界管理技术,为社区的开放混合提供安防保障。公寓产品的设计,遵循科技、个性、绿色、低成本和本土化五大理念。通过两种基本模数,对标四类目标人群,形成5类户型基准及多种弹性户型:研究生公寓、单身公寓、年轻家庭公寓、二胎家庭公寓及专家公寓。摸索不同的居住需求,设计相对应的居住场景,形成5G社区完整的成长路径。不同需求延伸出的生活轨迹,使得居住单元具备可变性,使家,可以共同成长。简洁可持续的内饰材料、音控机器人家具、5G智能家居,传统住宅叠加个人需求所衍生的居住服务,使家,变得更贴心。

体育中心为整个社区提供各种户外活动的可能性。共享餐厅是青年人浪漫相遇的地方。空中花园是科创精英放空心灵的场所。彩色连廊连接多种功能,更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城市生活展示厅内提供会议和酒店服务的展览大楼,为特定活动提供专门的场地。地标建筑提供了多样的混合功能。低层的连续坡道穿越室内外空间,连接空中花园,聚会、路演,提供难忘的社会生活体验,并为智慧社区创造与时代同行的优雅门户形象。

轻钢结构和金属镀层饰面的建筑形式,将装配式建筑材料根植于静海产业基础,并共同探索其产品与工艺的升级。

由社区、楼宇到室内的可持续技术植入,使5G智慧社区,成为一个自循环自生长的生命体。

在智能化领域,搭载天规院战略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团的卓越技术,通过横、纵向系统拉通,实现智慧社区的六大核心能力。在纵向架构方面,依托阿里云城市大脑的运行能力,5G智慧社区将以微感知单元接入并拉通城市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数据智能服务实现社区的微服务、微创新。在横向架构方面,构建以物联感知力,数据支撑力及业务服务力为基础,面向C端居民、 B端社区及G端政府的全架构解决方案。

智动生活:天猫精灵,集成交互技术,叠合感官AI能力,搭载合作伙伴生态,使家,在智动交互中,获得放松。智精管理: 基于融数据 – 泛感知 – 智处置的智慧物业管理与场景支持能力, 形成事件驱动的智慧管理闭环,使社区,在低风险速响应中,获得安心。智享服务: 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12小时社区生活圈,以应用小程序作为触点,通过AI人物画像技术智慧引流,使社区服务,更懂你。

位于社区中心的可视化指挥中心,依托云平台强大处理能力,对社区实现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对接C端居民、B端物业的应用终端设计,集成于支付宝入口,大幅节约设计运维成本。界面将依据使用频率、用户喜好自动调节,实现人性化、全龄化操作。

节约,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也是5G社区的目标: 在人力、物业、能源及运营方面带来可持续的年节约成本。我们相信,5G智慧社区的种子,将在未来,成长为产业创新的巨树。对接德国质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全链条智慧化产业生态构建能力和全面对标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数据标准和管理体系,将带动静海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静海服务雄安新区,探索建设5G智慧社区样板区奠定基础。团泊湖畔,未来已来。

北京市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概念规划​

全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结合的全套服务体系,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甚至有独家沉浸式工业文化体验专列,带你开启一场在工业世界穿梭的奇幻冒险之旅。在民俗风情旅游区体验传统工艺与田园生活、在工矿遗产体验区追溯遗失的文明与重生、在山地休闲康养区享受片刻自然的静谧与安逸。

对整个片区的空间属性进行归类总结,实现不同性格的空间塑造。我们提出三种空间划分类别:

► 首先,依据空间感受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空间。

► 第二,依据时间感受分为历史与未来——使当代功能叠加历史的视角,功能相应转型。

► 第三,依据改造方式分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尊重历史开发背景,增添游玩体验。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打造片区公园体系,使山地更加完整地向公众展现,实现场地串联,带动片区协同发展。在全线12个站点的打造中,以因地就势、片区融合为基本出发点,遵循存量优质提升的原则,打造一站一特色,一步一景的空间节点。

平湖罗腾堡小镇概念研究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罗腾堡是德国巴伐利亚最出名的小镇,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而闻名,有“中世纪明珠”的美誉,是世界各地游客的目的地。我们的设计灵感便源自德国的这座小镇。借鉴德国罗腾堡小镇的元素,平湖罗腾堡小镇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 城市地块以道路、广场和建筑的有机组合为标志,围合形成庭院;2. 屋顶陡峭的建筑为典型的建筑类型;3. 位于古镇边界上的塔楼。小镇的发展基于3个简单的步骤:两条主要道路,一条从北到南,一条从东到西,将城市勾勒成四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主要的功能特征。每条道路的尽头都设有门楼,两条道路的交叉口被拓宽为主城市广场。代表性建筑围合主广场。主要道路之外的次要道路,形成密集编织的道路网络和蜿蜒有趣的步行系统,不同大小的空间节点,创造出不同的场景,人们在行走时随着角度的变化,可以体验、发现更多的风景。在街道网络内创建的建筑组团,以一定的规模、巧妙的设计和多元化的功能来迎接游客。未来的每个商店都面向街道,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商业价值,激发小镇活力。主要道路两端的四个端点,都设有独特的钟楼,代表了小镇的独特内涵。建筑的立面设计旨在展示德国小镇的浪漫形象。不妥协的当代建筑与历史化的立面相融合,并在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进行调解。这是欧洲城镇的质量和优势的代表性展示,伴随着新的功能,它们有潜力被改造、适应和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开放空间及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上,我们突出了“石城”和“花园”之间的对比。广场-街道系统与建筑一同构成了石城,绿色的小巷和小庭院分布其中。主城市广场——市场广场富含绿色元素,并设有水景,令人流连忘返。入口广场种植了成列的树木,以引导人们的行动。自行车停车场正好可以安排在树木之下。绿色的庭院通过主题花园与石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草坪花园、生态园、水镜园、规则式庭院、艺术园、修道院式花园以及啤酒公园。我们创造了内部的、绿色的、私人的庭院,以及外部的、带有铺装的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