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合众广场”综合体项目

项目的狭长地块(480米x 65米)及其与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东风大道的关系奠定了设计战略,并为总体规划提供了灵感。形如梳子的建筑布局创造出多个面向主干道的U形庭院。经过精心设计,这些庭院拥有极为舒适的尺度和环境,让人们愿意在此驻足并最大限度发挥商业价值。

通过多次改动,项目设计最终解决了一大难题——通过大楼后方的条形建筑将7栋建筑(4栋高楼与3栋低层建筑)相连,而条形建筑主要起到停车功能,从而将车库与高楼直接联系起来。

如果说长春是一座拥有重要汽车工业的城市,并且汽车已经改变了这座城市,使其高度依赖汽车的话,该项目则勇于接受挑战,将汽车作为一项设计元素。

项目主要设计主题是将庞大的整体分解、缩减成一系列截然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体量,并在其间加入多个公共广场,通过相互作用创造出一个动态的空间构成。

办公项目分为四栋塔楼,其中一栋高达100米并包含一座酒店,从四环路和东风大街就能远远望到,将成为该地区的地标。

最高8层的低层建筑以及低层部分设计有食堂和餐厅、会议设施、物流和呼叫中心、零售空间等。所有大堂均面向主干道;办公空间今后可采用灵活分区和精心设计的核心区域进行改造,优化可用空间。

整个设计以比例、平衡和宁静为基础,十分契合中国北方地区以及工业生产和城市结构均明显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为达到这一目标,干净的几何造型和有限的材料种类是关键。而且所用材料同样反映出与这一重要场地相适应的尊贵感。表面材料主要采用花岗岩、钢材和玻璃,目的在于减少岁月对美感的影响,并体现出建筑的自然耐久性。

大连万达茂

万达茂分为五个板块:航海乐园、室内步行街、萌宠乐园、体育乐园和娱乐楼。室外街主要涵盖吃喝、玩乐、活动三个方面,汇聚人气特色项目于一体。

万达茂整体建筑以大浪汇臻为主题,流线型的天窗勾勒出波浪的动感,象征大连流动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万达茂的形体仿佛海浪的延伸,勾勒出浪花富有动感的瞬间,与后侧乐园的安静形成对比。东侧的主入口以贝壳为设计元素,象征坚韧顽强。

圆形的室外街与万达茂的形态形成对比,彩色的立面宛如五彩的鹅卵石,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视觉体验。折线形的屋顶通透而灵动,宛如展翅的海鸟,与另一侧的万达茂形成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

长春万达茂

长春万达茂由110米高的室内滑雪场、商场、体育乐园和传统商业区组成,未来将成为区域新地标。

设计概念受雪山的启发,通过柔和的波浪形和冷色调,如浅灰色、珍珠灰和不同色调的蓝色,将滑雪道和商场的设计联系起来。大量的玻璃开口是所有建筑的特点,以建立与外部的视觉联系。

冰雪文化是长春娱乐的重要一环,长春万达茂提取长白山雪山的独特造型元素,创造出流畅动感的立面形态,身临其间,仿佛置身于连绵的冰雪胜境。

整个雪乐园构造了一幅雪坡之巅单板凌空的画面,寓意长春影都跃然而上、一飞冲天。室内滑雪场将让滑雪运动不受季节的限制,丰富长春市的旅游资源,打造一年四季滑雪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雪白和淡蓝的色彩体现出的高冷气质,与富有动感的表皮、开放的入口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冲突,颇具戏剧性。

活力十足的体育乐园,形似圣洁坚韧的雪莲,寓意无穷的生命力。体育乐园的热情与万达广场的高贵有机结合。

星光街的设计在采用现代建筑语言的同时,提取了长春特有的伪满建筑元素,将历史与未来凝结于此。

金街的立面设计重软装、轻硬装。在添加了丰富活动的同时,保持了建筑立面的现代与简洁,缤纷的涂鸦及标示系统也使得整体环境更具活力。

马驹桥产业园

▷ 办公集群:孵化型办公基地,适合产业中、小客户的办公、实验及研发;

▷ 综合服务:一站式进驻服务、物业管理、商务配套、商务酒店式公寓、培训中心、会议中心、人オ中心、信息中心等,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备的配套服务;

▷ 展示体验:科技、人文、生态的创意展示空间以及企业科技产品展示空间,为企业提供对外宣传和日常展示的体验式平台;

▷ 服务配套:为企业的日常办公及生活提供全方位餐饮、娱乐服务,使园区的功能利用从8小时工作时间延伸至全天24小时。产业园不仅仅满足单一的办公需求,而是一个具有复杂城市功能、充满活力的多元社区。

方案一

在整体结构上,以“一轴、两心、四园”为基础架构,办公空间、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办公、体闲、社交、生活等多种功能。

方案旨在以不同的方式将自然和技术结合起来。从技术角度来看,策略将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建筑带给生态的印记。利用植物来净化水和空气,建筑周围与内部植被的融合将把技术与自然的二元性带入美学的范畴。

园区建筑和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特征,考虑到北京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院落式规划布局。四组建筑院落,以贴边围合的态势构成内庭院,地面的景观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延展,提供从地下、到地面、再到空中连续的、多维度的空间感受,形成“下沉庭院 – 地面绿带 – 二层平台 – 景观露台 – 室内中庭”的立体化景观,实现园、景、筑三位一体,环境与空间的充分渗透、交融。

入口的中央广场提供了开敞的公共空间,包含一个下沉广场,以进入地下的商业及展览空间,并创造了具有仪式感的入口:大台阶可以作为公共活动休闲区域;红毯入口廊道具有引入功能;入口接待处作为醒目的地标展示。园区配套服务设施被布置在下沉庭院,既方便各研发楼的配套使用,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还能提升建筑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容积率。

场地中心体量最大的综合体建筑院落是由5栋不同功能的建筑组成,围绕在中央展示森林的周围。建筑室内中庭、咖啡厅、茶室、健身中心、下沉庭院、广场、屋顶花园、观景平台等,可以创造出工作与休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营造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以非正式的交流来激发人的创造性。

低碳环保是设计一直贯彻的理念。积极采用当下成熟的绿色技术,如光伏板、小型风力发电、温变玻璃等装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力争打造“零碳建筑”。

方案二

向来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组织的产业园区,在布局上习惯运用大面积“兵营化”和“火柴盒式”空间。我们的方案摒弃小型建筑的兵营化布局,通过小体量建筑组合围合出开放空间,打造下沉广场,形成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一系列的小体量建筑围合出办公楼之间的mini内部广场,地面相互联通,地下设有产业配套共享使用空间,空中加设室外走廊。室外走廊采用自动扶梯、阳台楼梯相结合的方式,使室内外空间流动链接,创造空间趣味性。在重点区域插入“核心”,强化内外沟通,打通建筑内外的能量,形成顺畅的人流环线。

面向高速的门户展示面被打开,以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突出入口,建筑既是一座架空的小型剧场,也可作为会议场地,彰显城市形象。在内部广场处安装大屏幕,使游览的视野直达巨型电子屏幕和露天广场的活动,展现一幅令人心动的城市场景。内部广场支持多种活动的可能性,如当代艺术、科技展览或户外表演。

红色步道作为核心要素 ,颜色鲜明的栈道是建筑视觉上的核心表现元素,构成串联所有图景的核心线索。

核心建筑内部的中庭空间,从建筑两边的所有阳台均可观赏。在建筑屋面上,行人可围绕建筑环行一周。

多个充满新鲜绿植的阳台,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艺术、展览、咖啡店、瑜伽和冥想的休闲区,与办公空间穿插,让空间的活动密度大大提升,办公氛围得到改善。

多个充满新鲜绿植的阳台,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艺术、展览、咖啡店、瑜伽和冥想的休闲区,与办公空间穿插,让空间的活动密度大大提升,办公氛围得到改善。

呼和浩特东河中心

该地块位于一个不连贯的公共区域系统内。在东侧,该地块与沿河的公共绿化带相连,但被大桥切断。西侧是服务于周边办公区的公共广场,北侧是市政厅前的大型公共广场。因此,人行通道对于营造适宜的环境和形成一个连通、实用的公共空间至关重要。

建筑体量遵循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 公共绿化带相连接,以整合周边公共区域。地面层通过不同的曲线予以切分,以便引导行人进入一个有机的流线,从而界定并区分了公共流线和私人流线。第二:体量保留。由于该项目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被缩减,建筑以相互联系的分组进行排列,从而更好地利用空间。最终包含所有使用功能的建筑被分为三个主塔楼。最后: 旋转,以优化视角。两座较低的塔楼旋转后面分别向北面的山脉和东面的河流。这样的布局使两座建筑不会相互遮挡,同时也打开了住宅楼的视野。

在立面上,在视觉上每组建筑有两种相反的颜色,不同颜色区域网格结构的密度不同,与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相呼应。此外,在建筑西面,运用特殊元素打破上述网格结构,以创建视觉焦点,即使远在桥上目光也会被吸引。

该项目计划分两个阶段开发,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用途。第一阶段主要包括酒店和 SOHO。而作为进一步发展的第二阶段,将包括住宅楼、办公楼和配套设施,如商业区、儿童教育中心、水疗中心和小型影院,它们将位于公共空间的核心位置,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人流量。

贵阳万达超高层综合体

项目地块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大道与环城北路交叉口,属于贵阳市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紧靠以“黔南第一山”——黔灵山为主体的黔灵公园,自然景观优越。以此为背景的概念方案,我们为业主提供了高端商业+5A级办公+六星酒店的运营模式。在立面造型上,我们提供了两个方案,兼顾立面造型与经济效益。

高端商业+5A级办公+六星酒店模式

建筑总高度将达到300米,成为老城区第一高度。超高层建筑,立面造型更为灵动,但办公面积较大,后期运营有一定压力。▼方案一贵州是中国兰花的主产区之一,兰花是贵阳的市花。幽兰不与众花开——立面方案表现出兰花婀娜的线条,呈自然向上生长的姿态。从主路方向看去,建筑犹如优雅的兰花,舒展流畅,亭亭玉立。夜间结合照明设计,顶部以兰花花瓣为造型,中心犹如盛开的花蕊,形态优美,一枝独秀,绽放于贵阳之巅。▼方案二提到贵阳,青山秀水是绕不开的主题。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建筑立面流线犹如奔腾的流水,从高高的源头倾泻而下。300米的建筑顶层为瑞华酒店大堂吧,更切合“山之巅,水之源”的概念,在城市上空熠熠生辉,犹如城市之冠。

酒店综合体设计探索

方案一   

 

方案一以最经典的西方建筑元素之一“拱形”为灵感。从传统的拱廊建筑(如宫殿)入手,结合对多变的节奏和比例的有趣尝试,并以当代的建筑语言表达。拱形主题将不同区域统一起来,使酒店、会议中心和商业区保持连续性,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强烈的变化又足以使每个区域突显各自的特点。曲线的柔和彰显酒店的优雅质感,它在视觉上减轻了建筑的重量,使建筑看起来纤细而轻盈。建筑表皮以“拱廊”为统一的元素,立面语言的一致性赋予建筑强大的形象,使其脱颖而出。采用浅灰色石材作为建筑外表皮的主要材料;在内部,半独立的幕墙内表皮,金属和玻璃元素交替使用,形成不同的图案,以适应内部空间,并与外立面相呼应。

大堂是整个建筑最主要的空间,高达20米的宏伟拱门位于建筑的几何中心,突出了建筑的对称布局,面向公园的立面,将美丽的自然风景引入室内空间。酒店建筑体量位于一个6米高的平台之上,通过入口花园将停车场和主要服务区隐藏起来,同时将宾客区与街道隔开。

会议中心位于地块北部,以壮观的外形突显权重。它由两个体块组成:第一个体块是明朗的、浅色调,空间相对开放;第二个体块是较厚重的、深色调的,空间相对私密。第一个体块包含入口大厅和服务设施,管理出入并与酒店相连。第二个体块包含宴会厅和多功能厅,被厚实的金属质感外立面所包围,具有艺术美感的大面积开口,便于实现内部空间的多功能性。金属元素的颜色和纹理与浅灰色体块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商业区的设计上,我们对拱廊元素进行了更具人性化尺度的探索,以适应更小、更紧密的空间形态。为保持连续性,设计沿用了酒店和会议中心的元素,但采用了更有趣和多样化的方式,以及新的形式和更密集的变化节奏。随着建筑在不同楼层的连接,商铺较小的体量有利于创造更隐蔽的、多层次的开放空间,使空间更加灵活,同时扩大零售区域面向开放空间的立面以吸引更多顾客的光临。

以经典的“拱形”为主题,酒店、会议中心和商业区融为一体。同时,它们又是独立的建筑作品,拥有不同的空间体验和意象,符合预期用途和环境背景。整个综合体通过新颖的造型,创造出趣味性而又不失形式的统一。

 

方案二

 

方案二的建筑设计强调了19世纪古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之间的关联。源于这一灵感,酒店主体被明确划分为上、下两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划分,突出建筑在水平方向的延展。主体的下部分使人联想起古典风格,上部分则突出现代风格。下部分的裙楼采用古典的建筑语言,分为三层,一层设有玻璃大门,中间穿插着竖向的装饰窗;二层和三层突出窗户的连续性,由双重柱子间隔开来,同时也点缀着的竖向装饰窗。白色大理石材质,符合古典立面的传统白色外观。现代部分适当后退,与古典部分明显分离,为宽敞的露台创造了空间。宴会厅和商业区的外立面都采用了现代的建筑语言。位于北侧的宴会厅,高16米,遵循现代的设计手法,采用了更简洁的立面风格。商业区主要由四层构成,通过两个典雅的公共楼梯与酒店相连。不同体量的连接,围合出两个内部庭院。底层裙楼采用灰色石材和大面积的玻璃开口,使建筑与地面明显分离,整个商业区形成一种悬浮感。

 

方案三

 

方案三的建筑风格源于后现代主义,灵感来自20世纪,由于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扩张。立面采用清晰的表现手法,建筑的每个部分都具有明确而独特的造型。设计以“圆拱”作为关键元素,采用黄色的亚特兰蒂斯大理石为主要材质,为建筑外观和周围景观带来一丝温暖的感觉。将现代建筑融入经典传统,酒店的立面设计遵循经典的构图方式,建筑主体有三个层次的体量分区。通过渐退式的布局,使立面在垂直方向上变得纤巧。最后一个层次,既减轻了建筑体量,又给人以新颖的现代感。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代风格设计体现在酒店入口的台阶上,街道通过坡道通向酒店入口,台阶两侧的绿地随坡道缓缓铺开,将高差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毗邻酒店的是高16米的宴会厅,采用简约的现代风格,立面被拱形所环绕。建筑拐角处的拱形以新颖的方式连接起来,增强了设计感,从而使立面的古典风格布局有了现代的新鲜感。以类似的表现手法处理酒店南侧的商业建筑外立面,突出拱形元素。商业建筑的最高一层,由玻璃体加冕,可以用作餐厅和酒吧,以便欣赏酒店附近的幽美景色。

呼和浩特华远中心

方案 1 以主导蒙古景观和特征的四个元素为基础:山脉、草场、蒙古包和太阳,建筑群的建筑语言仿若蒙古山脉的一面镜子。建筑群的主塔楼是基座的一部分,在高低起伏中,将整个建筑群及其各种功能围合在一个整体中。一系列中庭的灵感来源于蒙古包的自由空间,蒙古包通过自支撑结构在顶部开孔,以促进空气流通。

太阳对建筑群垂直元素的定位起着重要作用。建筑群通过调整其高度来确保邻近建筑所需的日照,并符合当地法规。最高的酒店建筑位于 L 型基地的西北端,使得较低的SOHO建筑也能充分享受自然光。与此相反,从地块中心向东延伸的内部景观公园将全天经历阴影与阳光的博弈。建筑语言让人们联想到蒙古山脉在景观中呈现的精细边缘,而建筑立面则类似于装饰丰富的蒙古包盖布,以平滑、优雅的方式将建筑群包裹起来。

方案 2 同样基于蒙古人自我形象的三个传统元素: 蒙古包、“哈达”(传统围巾)和传统色彩图案(主要体现在行人视角和室内)。该方案将酒店和 SOHO 项目安排在三座主要的塔楼中,其中最高的塔楼是酒店,将成为独特的地标。塔楼的建筑语言可以看作是垂直挤压的蒙古包,它们的形状和弧形平面参考了传统的蒙古帐篷。

环绕塔楼的裙楼,立面的流畅语言象征着传统的“哈达”,蕴含着欢迎和问候。裙楼宽阔的凹面朝向内部庭院,向人们发出邀请。在开放和有顶棚的空间中,采用蒙古包内部使用的传统色彩和图案以营造出家庭的温馨感。

常德“爱情岛”

“爱情岛”地中海风旅游区与附近的“德国街”一起沿穿紫河两岸延伸。“德国街”的四栋酒店和“爱情岛”的这两栋酒店共同构成一家大型五星级精品设计酒店,温德姆酒店集团授牌运营。“爱情岛”这个名称给予了这片区域与爱情相关的构思:所有建筑都与爱情、订婚和婚礼主题相关。“德国街”体现了北欧、日耳曼文化,而“爱情岛”则带来了南欧以及拉丁、地中海的文化气息。
两座酒店面朝中央广场(初吻广场),中间是教堂(教堂被规划为多功能活动空间)。在阳光充足的建筑背面是餐饮区和客房,面向沿穿紫河形成的棕榈林河流景观,人们可以在私人阳台和公共露台上俯瞰风景。“爱情岛”设计的出发点是将建筑和室内设计成叙事风格,在纯正的南欧环境里,根据商业需求和设计概念创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体现“爱”主题的小区域。当想起地中海式爱情和生活的画面时,亚洲人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相似的画面,他们会想起圣托里尼岛湛蓝天空下有着白墙的小店;想起意大利某地阳光照射广场上衣着光鲜、面容冷峻的拉丁情人;想起西班牙女郎的热情和弗拉门戈舞或法国女郎的优雅以及她脸上淡淡的忧伤……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我们联想到了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的电影《甜蜜的生活》中的场景。
设计和商业构想与“爱”的主题相关联,酒店同样也应体现这一构思。整个区域不仅是婚庆之地,更是情侣们可以体验甜蜜、浪漫、温暖和亲昵的地方。除了最正式的婚庆仪式部分,这里欢迎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参与更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只是拍照或与家人朋友赴宴。基于整体构思,两座酒店不仅可以容纳婚庆来客,也可以接待想花一天或一个周末的时间体验或重温浪漫的情侣或夫妇。
罗密欧酒店

就建筑而言,“罗密欧”酒店植根于上世纪初、约1900年前后,而其室内设计语言则参考了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理性主义,并以独特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这些醒目的历史痕迹虽然不是到处可见,但在空间表达和酒店的艺术品上仍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设计简报里,这座酒店被描述成一座“秘密花园酒店”,适合预算不多的情侣在温暖、舒适的客房里住一到两晚。所有客房都设有一个小阳台,可以俯瞰河畔公园或有着宏伟建筑和能使人想起罗马“许愿池”大型喷泉的中央广场。

“罗密欧”酒店共有70间客房,其中少数是套房。一楼全日餐厅有一个面向穿紫河、被花架覆盖的宽敞露台。二楼有一家高级酒吧,可作为休息、娱乐场所,满足在活动大厅(“教堂”)周边举办活动或会议的需要,从高级酒吧可直接到达活动大厅。

朱丽叶酒店

“朱丽叶”酒店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都更具现代感。酒店建筑呈直角形,外立面由罗马石灰华石覆盖,这座建筑代表了“永恒”的地中海风格;酒店的室内风格则完全不同于外部阳刚的设计。

这座酒店的设计初衷是打造一座“蜜月酒店”,同时也接纳其他客人。作为爱的象征,柔软的形状和白色的基调随处可见,这座独特的建筑象征着浪漫和爱的最高境界。酒店只有38个客房及套房,宽敞明亮的大厅、高级餐厅、室外露台、一楼的鸡尾酒吧,迎接着客人的到来。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豪华的、可以俯瞰河畔公园的屋顶游泳池。

这些小型精品酒店被统一运营,共享酒店设施,例如:奢华水疗、各种会议设施、饭店、酒吧、休息厅等。三个拥有欧式花园的宴会厅让参加婚礼的客人可以感受三个不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风情。

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展厅

建筑设计理念

从“未来之屋”的沿街主立面望去,简洁且彼此相交的建筑体量围合出公共广场空间。我们将建筑折叠起来,新颖的造型令建筑脱颖而出。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公园的生态氛围,展厅建筑应该表现出小体量、有亲和力、活泼的性格。因此我们将建筑体量拆解为展厅和论坛中心两个部分,尽量减小体积感。每个部分均有独特的设计语言,“装配式”建筑也在造型上得以体现。

面向湖畔的半开放立面为公园带来了震撼的景色,建筑空间与绿色景观相辅相成。

建筑一层的门厅串联起建筑的流线和功能,成为交流汇聚的场所。这里有所有重要的服务区:衣帽间、洗手间和信息中心等。

展厅的一层活动空间可以被配置为各种大小的空间,带有可移动隔墙和智能建筑服务。在“未来之屋”,日光和无障碍设计为对话未来世界营造了适宜的环境。

在展厅和论坛中心之间,会议空间成为它们相互的延伸空间。

可持续理念

“未来之屋”为低能耗建筑,是我们对可持续理念的践行。集约的设计减少了雨水排放对城市污水系统的压力;多余的雨水经过雨水花园处理后流入绿地。通过采用“集成水管理系统”重复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建筑采用高热工性能的外围护结构及隔热构造,并采用门窗外遮阳技术。通过设置自动温控排风兼排烟百叶窗,在室内设置通风通道,引导自然新风,在春秋季可以基本不使用空调系统。

照明系统采用智能节能控制措施,照明完全基于低功率LED技术。系统将使用光伏电池,预计总装机容量约为85,000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