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口市政府行政办公楼
国际竞赛
营口是中国东北辽宁省管辖的滨海地级市,人口约为220万。为建设该市新的市政府大楼,当地政府举办了一次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提交两份不同的设计方案。
项目用地位于营口市的城市新区 — 北海区。设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现初看去不合常理的10%的超低容积率。
在第一个方案中,建筑沿城市中轴线布置,建筑布局密集而高效。市政府大楼通过一条标志性的街道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连。这一解决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将空闲的土地归还城市,用以建造公园、文化中心等。
政府大楼的设计既体现华夏文化的传承,又彰显了营口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和标杆的宏愿。
建筑设计采用了三种主要元素来体现华夏文化:裙楼和屋面让人联想起传统的中式建筑;建筑中段的恢弘建筑体量体现了建筑的标志性特征。相比之下,建筑的功能更为贴近现今需求。
穿过金碧辉煌的大门步入主楼,面前呈现的大堂宛如一个巨大的紫水晶洞 — 外壳是坚硬粗糙的石头,而内部却是晶莹剔透的水晶。
侧面的办公副楼和公共事务楼与主楼相似,其外层为白色石面,而朝内庭院的一面则饰以不同透明度的玻璃。两栋建筑的顶部均覆盖了建筑的第五立面,即:可为建筑遮风挡雨的反光型金属屋面。
第二个方案的设计则参照了北京紫禁城的布局,再加以现代的诠释。
紫禁城内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思索建筑拟建功能的观念,其建筑风格也为中国各地所效仿。
本项目是将中国的古建筑原理应用于现代建筑。各建筑分布于项目用地的各处,形成多个庭院和私密广场。一方面,这些建筑功能和尺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又采用了相似的建筑语言。一条拱廊贯穿各建筑,并将其与主要建筑联系起来,从而将各建筑部分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还形成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在地面的过渡空间。
建筑总体布局遵循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办公楼位于建筑群的核心位置,是最高、最大的建筑;其南侧略低矮的建筑作为整个建筑综合体的接待空间。两座建筑之间采用玻璃屋面联系,屋面下方设置了会议空间。
中国古人以左为尊(升职),以右为卑(降职),因此主办公楼的左侧设置了办公副楼,右侧则设置了公共事务楼。